商品交易市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时间:2012-02-17    来源:国际商报   浏览次数: 3033

    2011年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化趋势明显,市场集群发展较快,探索了多种商品交易市场模式,一些商品交易市场正在加快结构性调整。我国工业品批发市场发展越来越好,呈现出由收费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可喜变化。展望2012年,商品交易市场主题仍然是“规模控制、结构调整、交易升级、管理创新”。

  调整结构探索模式

  交易市场大型化趋势明显。商品交易市场特大型化、特大规模化趋势明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万个,其中农产品交易市场、工业生产资料市场、日用工业品(小商品)市场、建材家居市场十分活跃。从全国来看,2011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预计超过5000个,交易额超过8万亿元。

  市场集群(商圈)发展较快。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对29个省(区、市)商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两类商圈的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5月12日,交易额(或年吞吐货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商圈共有91个。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过快。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的交易所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1月,各类交易所已达400家至500家,其中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所超过200家。这些交易所型市场在产生良好效应的同时,由于缺乏法律、法规、标准等体系,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准期货”的T+0的交易方式、投机价格炒作过度、多品种的金融化趋势。2011年以来交易品种不仅再局限于有色、钢铁、农产品和能源、化工等传统行业,药材交易市场、酒类交易市场和文化品交易市场发展迅猛。

  2011年在多种商品交易市场模式中,城市综合体、商贸城、集群市场、尾货市场等特色市场受到市场亲睐,发展较好。

  一些商品交易市场正在加快结构性调整。商品交易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包括品种结构、行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元化结构调整,其中汉正街市场、福州市场、宁波市场、沈阳市场、洪城大市场、白沟市场等正在进行搬迁与改造,由城中心向城郊或结合部空间转移,许多市场向二三线城市扩张,使这些地方成为投资热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市场搬迁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程,需要细致的规划与设计。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形成了一批特大型市场、大型市场、中型市场、小型市场、迷你型市场,许多特大型市场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甚至50万平方米、80万平方米,许多迷你型市场虽然小,但是由于其具有特色,也显示出非常强的生命力。2010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交易市场有4940家,交易额7.27万亿元。

  交易市场标准化趋势明显。至今我国已出台100个商品交易市场标准,在规范建设过程中以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商品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2011年文化用品市场、箱包市场、摄影器材市场、灯具市场行业标准已经通过了网上公示,即将审定后颁布实施。

  控制调整升级创新

  展望2012年,商品交易市场主题仍然是“规模控制、结构调整、交易升级、管理创新”,具体包括品牌市场建设、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探索多种融资模式、推广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市场等4方面主要内容。

  其中,商品交易市场加强品牌市场建设包括:

  引入品牌商家。即通过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制度,引进著名品牌商家进入市场,许多市场采取抬高市场准入的门槛,甚至将“是否孝顺父母”作为招商的一个条件。因为一个商户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话,很难说是一个诚信的商户。相反抬高市场准入的门槛,不仅不会影响招商,相反还会促进招商。目前许多日本商人、香港商人已进入义乌小商品市场。

  引导品牌商品消费。引进著名品牌进入市场,品牌商品并非指高档的价格高昂的奢侈品,它应该也包括价廉物美的商品。因为我国消费群体呈现出多种层次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高中低档的消费群体同时存在,并且具有较大的差距,基尼尔系数甚至接近0.5,因此明确商品交易市场的定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提供品牌服务。商品交易市场的经营管理者,应对市场的各类商户提供多种服务,如使市场成为交易中心、价格中心、信息中心、聚散中心、展示中心、进出口的绿色通道、城市名片,使商户在市场兴旺发财,使市场充分发挥其作用。过去我们经常所说“建一个市场,带一片企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人民,孵化大批的企业家”。

  经营品牌管理。市场的经营管理者应加强市场管理,尽量减少在管理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如果我们的市场能够加强管理,可能会使经济效益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倍。市场的经营管理者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将其管理规范定式化,形成一定的“管理模式”,这时,其“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输出,建设“连锁市场”,并相应取得“托管效应”,获得相应的收入。

  2011年12月16日,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成为中国尾货网形象大使,这在我国尾货行业是一件大事,甚至在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品牌建设方面也是一件大事,说明我国商品交易市场进入“有意识”的品牌运营阶段。

  此外,还探索多种融资模式。商品交易市场融资模式是指商品交易市场融资的渠道、来源、方式的具体表现,具体来说,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与商品交易市场融资相结合,可以涉及到以下方面:诚信银行、商圈担保融资、供应链融资、商铺经营权质押融资。

  由收费型向服务型转变

  20世纪90年代有人提出工业品批发市场是短命的,不会超过10年。但是10年过去了,我国工业品批发市场不仅仅没有短命,而且发展越来越好,呈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

  由收费型向服务型转变。商品交易市场应由收费型向服务型转变,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市场的基础交易组织其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市场的经营与管理由收费型迅速向服务型转变,“用心、用力、用智、用情服务商户”。

  与商户建立“鱼水关系”。许多市场建立与商户“鱼水关系”,即市场与商户是“鱼水关系”,有时市场是“鱼”、商户是“水”,有时市场是“水”、商户是“鱼”,二者是相互依存关系。商品交易市场与商店不同,商店经营管理的是商品,而市场经营管理的是商户,所以说市场是经营商户、管理商户、服务商户。

  市场需求决定了市场的组织形态。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应从实际出发选择组织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建材商进入中国,大多数采取建材超市业态,如欧倍德、百安居、家得宝、乐华梅兰等均采取了建材超市的模式,早期的国内企业家世界、好美家等也采取了建材超市的业态,但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是不成功的。而许多企业家从实际出发,坚持“市场需求决定了市场的组织形态”,探索了多种建材家居市场化经营超市化管理、建材+家居+装修+家电、建材家居摩尔、精品时尚家居体验城等。

  批发交易市场是规划之重

  国内贸易规划中重视商品交易市场的规划,具体涉及到3个方面:

  工业消费品市场促进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优化布局、规范发展、提档升级,提升展览展示、创意设计、物流配送、价格发布、金融服务、信息引导等综合服务功能,发挥批发市场对产业集群建设的带动和服务作用。鼓励发展具有品牌优势的连锁化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

  生产资料商品市场转变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方式,鼓励直采直供、网上购销,完善批发市场功能,培育若干大型批发商,大力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模式,支持建立跨国采购和销售网络。

  农产品商品市场一是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菜店为主体,以周末菜市场、早晚市、流动售菜车等为补充,灵活多样、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菜店、生鲜超市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三是积极探索以参股控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等多种形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菜店;四是鼓励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发展,扩大农产品网上交易规模;五是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在省级城市和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改造100家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地级城市建设改造500家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县乡建设改造6000家农贸市场;六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作为经营性商业用地,应严格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地方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用地应优先规划并予以保障,简化办理手续,缩短审批时间。

  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较快,据统计,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6.8万亿元,网上零售额超过80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4.2%。许多传统批发市场建设网上交易市场,形成网上交易与网下交易互动发展。因此,要加强对电子商务交易市场规划。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国家工信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加强了对电子商务的监管。仅就商务部而言,2011年颁布了《十二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网上零售管理条例》(已经通过专家审定),鼓励第三方交易平台建设,电子示范企业、示范城市、示范基地先后出台。“南菜北运”、“西果东送”政策??“南菜北运”旨在保障北方越冬蔬菜市场供应,2010年海南率先启动试点,2011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广西、海南、云南。具体到北京地区,2010年冬春两季运到北京的“海南菜”在50万吨左右,占同期总供应量的25%至30%,2011年8月又拿到77万吨的购销合同,对北京稳定越冬菜价作用颇大。继“南菜北运”之后,“西果东送”也被政府主管部门提高到了一个类似的高度。由此,西部水果进军东部省市,有望在市场渠道自发行为之上,加上政府搭建跨省对接平台的有形有力之手,市场规模激增的大幕或将徐徐开启。此外,截至2011年底已在20多个城市建立了肉、菜可追溯体系。

  市场服务中心转型中

  自从1995年特别是2001年以来,按照国务院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所办市场“管办分离”的要求,全国几百家市场服务中心应运而生,经营管理着国内大约1万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

  总结市场服务中心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7个方面:

  转型正在进行。市场服务中心转型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公司制,即许多市场服务中心转为现代公司制,适应市场主体法人化趋势;二是事业制,即许多市场服务中心维持事业单位的性质,直接管理一些市场,同时对区域内的市场进行指导和规划;三是政府制,成为政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有一些归为商委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直接属于政府直管,分管政府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规划与整治。

  基础设施正在改善。许多市场服务中心所管的市场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建设的,需要更新改造,有一些市场服务中心对现有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也有一些市场服务中心正在建设新的市场。

  商户队伍正在建设。市场是经营商户、管理商户、服务商户的市场基础交易组织,商户群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市场的生存与发展,为此近几年来,许多商品交易市场重视对商户群体素质的提高。如湖南攸县市场服务中心出台了《经营户(商户)经营行为定量评价办法》、《零担零摊经营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商户的管理。

  市场员工队伍正在建设。市场要加强对商户的管理,就必须提高市场员工队伍的素质,最近几年来,许多市场对员工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采取自学、出去学、集中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2010年、2011年初,许多市场服务中心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员工培训。

  商品交易市场模式正在探索。许多市场服务中心探索了各种商品交易市场模式,坚持市场需求决定商品交易市场组织形态的理念,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35种商品交易市场模式,其中包括市场服务中心的三种模式。

  市场功能正在发挥。许多商品交易市场在“交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正在发挥其多种功能,如8种宏观功能,11种微观交易功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高,作用增大。

  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得以提高。许多市场的经济收益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社会效益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税费得到了较大提高,市场的社会责任也得到了实现,达到了“建一方市场、带一方企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孵化一批企业家”的目的。

  总体而言,15年来全国市场服务中心加强队伍建设和市场管理服务,自身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推进民生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3的市场服务中心效益较好,1/3市场服务中心一般,1/3市场服务中心效益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