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何以晴转多云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时间:2011-12-16    来源:   浏览次数: 3399

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定调有点名堂,行情好的时候基本上都用乐观、强劲、持续攀升等“阳刚”一些的词汇来定调,而行情不好之时又会用低糜、疲软、动荡等“悲催”一些的词汇来定调。不大平静的2011年即将过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却很难简单沿用上述思路来定调,而用“晴转多云”来形容多少还“靠谱”些。

盘点2011年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表现不难看出,尽管依然存在“总的来看”意义上的上涨,但这种上涨仅仅体现为同比意义上的上涨 “幅度”,而并非趋势意义上的上涨“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2011年前10个月以美元计算的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30.2%。不过,以“收盘价”来计算,201110月以美元计算的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14.3%。尽管仍可以说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总体有所上升,但从201110月份看,比4月份出现的年度峰值却回落18.9%

要想客观对2011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做出评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目”是必须的,但不可能因此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就什么都“了然”。

一方面,上一年度的基数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2011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强与弱。由于翘尾因素先强后弱,2011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水平的上涨幅度高于下半年也或多或少得到些解释,但上半年的上涨幅度却要比下半年高得过多,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晴转多云”的过程。从同比角度来看,2011年头10个月均为以美元计算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的上涨月份,而从环比来看,上涨月份与下跌月份之比为64

另一方面,要客观看待2011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还需要有一个对价格的“提纯”过程,特别是要将汇率波动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带来的影响适当剔除。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10个月以特别提款权计算的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提高25.1%。,比起以美元计算的价格水平上涨幅度要小一些,说明2011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包含了一部分因美元汇率变化导致的虚长成分。

表面上看,尽管2001年以来国际市场大在商品价格水平基本呈现出先涨后落与大涨小落特征,但不同类别大宗商品的差异性还是很大的。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201110月份世界农业原料类大宗商品、饮料类大宗商品和粮食类大宗商品的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6.2%4.7%2.9%,均低于整个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金属价格甚至出现下跌,同比跌幅达7.1%;只有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势头比较猛烈,10月份的同比上涨幅度达25.1%。不过,如果按照平均水平计算,2011年前10个月主要类别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都相差无几,即使是金属类大宗商品,其平均价格水平同比也上涨20.3%,而能源类、粮食类、饮料类和农业饮料类大宗商品的平均价格则分别同比上升34.1%21.1%25.4%30.5%

回顾2011年以来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基本与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相互合拍的。之所以先涨后跌,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些消极因素的“此起”与积极因素的“彼伏”。的确,2011年初的一段时间,美国和欧洲经济都还说得过去,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也刚实施不久,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相对要充裕一些,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又增加了过快大宗商品市场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恐慌情绪。不过,从第二天季度开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就开始走软。不难理解,在量化宽松政策到 630日截止后,美国很快就受到美债危机的困扰,欧债危机也在2011年下半年开始加速扩散,而中国也主动将“十二五”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由8%条降至7%

当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晴转多云”终究还要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充当“拐点”。究竟是哪一个标志性事件能够充当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拐头项下的“拐点”,还需要进行一下比较:

第一个标志性事件:高盛在4月中旬就曾经发布报告,建议投资人停止买入并减持大宗商品,因为原油、黄金和铜的价格会在未来3-6个月下跌。高盛的这份报告发布后,国际市场也确实很“听话”,几度出现单日大幅度下跌。不过,这种下跌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试探性。

第二个标志性事件:随着美军突击队今年51日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拉登,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应声而落。5月初,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的西德克萨斯原油价格在短时间内从每桶117美元最低降至每桶97美元,最大单日下跌幅度甚至一度超过7%。整个5月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水平的下跌幅度达5.1%

第三个标志性事件:8月初,因受美债危机影响,油价又降至每桶78美元,8月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环比下跌4.5%

不难看出,在上述三大标志性事件中,第一次事件可以说是出现拐点的预兆,第三次事件可以说是对已经出现的拐点加以确认,只有第二次事件可以说是出现拐点的实实在在“标志”。

应当看到,无论何种标志性事件会构成国际市场大宗商品“拐点”,都则只不过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真正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这峰骆驼形成的重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消息面四维坐标。

首先,世界经济前景被看好只不过构成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基本面,而这种基本面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支撑作用更为体现在长线投资方面,并不妨碍短期的下跌。况且,现在欧盟各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虽然在救助希腊问题上勉强达成一致看法,但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会不会继续发酵,谁也说不好。

其次,就大宗商品价格近期走势而言,资金面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美联储的量化宽松的确支持了年初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势,但随着美联储宣布在今年630日如期终止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前期在国际市场介入大宗商品投机的国际金融资本也在开始择机离场。

再次,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技术面也存在着涨多必跌的要求。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世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已经比上一年上涨26.1%,而世界初级产品价格在2011年初累计涨幅更为巨大,黄金、铜、天然橡胶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甚至创出历史新高,自然面临着巨大的获利回吐压力。

此外,从消息面来看,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世界上一些交易所也不同程度上调了天然气、原油等商品交易保证金比例。此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投机资本利用高倍杠杆在国际市场上对大宗商品价格制造极端化的“逼空”行情。

2011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由热变冷的变化,但与往年一样,各种利好因素与利空因素大多都会并存于整个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不同之处在于现阶段各种利好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不足以抵消利空因素的效果。总体来看,无论是需求旺盛还是供应趋紧,对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说都构成利好当属顺理成章。从2011年来看,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带来的供应恐慌等在某一段时间对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构成支撑,而这种支撑在2011年前4个月表现的尤为明显。当然,下半年同样也有一些因素对某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011年第4季度,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连降暴雨,导致短期内国际市场稻米价格的暴涨。与此同时,作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家常便饭”,利空因素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情况虽然在2011年上半年也有,但下半年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美国国会反对提高美国国债上限、标普调降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和意大利等欧洲更加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希腊潜在力宣称要就欧盟救助希腊的条件进行全面公决等消息都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压制作用。

更进一步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不能够简单地认为利好因素都会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强,也不能够简单地认为利空因素都一定有利于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弱,因为现阶段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某些走势看起来“没道理”。

一方面利好因素导致价格下跌看起来没道理。与常理相悖的是,某些看起来属于利好性质的因素并未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提振作用。相反,恰恰起到牵制作用。表面上看,美军突击队51日击毙拉登减少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说构成实质性利好,但消息公布后国际市场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涨反跌。很简单,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前期在国际市场上做多大宗商品的国际投机资本迫切需要在630日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前获利了结,而击毙拉登则成为630日“大限”来临之前为数不多的借利好消息出货机会;另一方面是也是因为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中包含的风险溢价因素也因此而减少。

另一方面利空因素带来价格上升看起来也没道理。之所以看似“不讲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定存在着令“小道理”讲不通的“大道理”。地震、海啸与核辐射对日本经济构成了巨大的打击,直接会弱化国际市场对大宗商品需求。不过,从地震发生几日后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仅仅经过短暂的试探性下跌后,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强劲反弹。究其原因,同样有二:一方面是日本需要大规模震后重建,自然会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显著需求增量;另一方面是遭遇了核辐射后,日本的能源结构将会有所调整,很可能会使国际市场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类需求增加。

临近岁末,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似乎又有了一些“好脸色”。至少11月中旬纽约原油价格已经回升到接近每桶100美元的水平。或许,美国有可能要对伊朗动武的消息会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特别是国际油价带来一定支撑,但不足以表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就一定会出现“多云转晴”。现阶段,只要欧债危机没有一个合理了断,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就没有理由回归上行通道。不过,话又说回来。现阶段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虽存在一定下跌动能,但却也很难再现2008年末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雪崩”。当前的世界经济虽然遇到诸多变数,但所受冲击不会像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那样大。事实上,经历了年初的牛市与年中的熊市之后,现阶段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基本上呈现出上蹿下跳的“兔市”行情,只不过这只兔子的尾巴要稍微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