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行情低迷 “以质取胜”寻求突破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时间:2012-03-08    来源:中国钢铁现货网   浏览次数: 4530

    2012年,全球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用钢需求大幅降低的的恶劣环境,中国2012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更是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降低2012年中国GDP增长目标至8%以下,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在想平稳增长过度,由此带来的用钢需求增速也基本确立了下滑通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钢铁行业在依然高涨的原材料成本和需求低迷的挤压下,全面进入亏损状态,如何自救,将是2012年中国钢企最大的待解命题。
 
    据中国钢铁现货网最新综合消息,1月份中钢协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产值为2466.91亿元,同比下降4.57%,销售收入为2603.53亿元,同比下降8.47%。行业利润和利润率首度呈现“双负数”;同时,产钢500万吨以上29家企业中有12家亏损,亏损面达41.38%,盈亏相抵后为净亏21.7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也进一步下滑至-0.89%。
 
    针对于此,中国钢铁现货网分析人员指出,我国的钢铁行业亏损面和亏损度均在呈现上升趋势,钢厂必须改变以往那种简单的扩大规模盈利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而是应该从节约成本、提高吨钢产品附加值、延伸钢铁产业链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以便能够尽快的应对行业性低迷的现状。我国钢铁产业最大的弱势就是“量超质低”,不但在国际钢市上缺乏核心竞争力,国内下游行业在高端用钢上还得通过进口获取,这不得不说是作为钢铁第一大国的悲哀。
 
    据中国钢铁现货网发布的2011年全国钢铁市场总结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大致为6.85亿吨,同期表观消费量为6.6亿吨左右,剩余0.25亿吨;钢材全年出口约为4099万吨,进口量在1550万吨左右;整个钢铁行业2011年新增产能7185万吨,其中因保障房行情而新增的线材、螺纹钢产能将近40%接近3000万吨的规模,其后保障房行情提前落空,线螺等建筑用钢产能严重过剩凸显,致使钢价在四季度大幅回落并长期处于低迷期至今。
 
    因为钢厂过度追求段内线螺等低端产品带来的高盈利能力使得我国的产能结构在2011年发生严重偏斜,建筑钢材等低端产品产量大增,板材等中高端产品产量缩减,致使2012年以来建筑钢材库存高企,板材库存因产量相对较低保持微妙平衡,使得板材在2月下旬开始提前有所起色,而建筑钢材虽短期上涨,但需求疲软使得整体继续有向下移动的可能。
 
    尽管钢厂在2012年年初面对低迷行情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控制产能的策略,有效减缓钢价的进一步暴跌,但从近期原材料市场的交易情况来看,钢坯、铁矿石市场成交好转,从侧面说明钢厂还是在为即将到来的“金三银四”进行原材料储备,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各大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量在3月5日的统计为9816万吨,一周环比减少65万吨。可见,钢厂后期产能应当呈现小幅回升趋势,钢市还将处于高库存压市的氛围之中,而需求是否释放还得看天气吃饭。
 
    对面下游行业需求持续减缓的过程,钢铁行业的竞争加大、盈利空间缩减直至亏损,目前钢厂和钢贸商还承载着去库存化的压力;但是在宁愿亏损也不愿率先减产的心态影响下,钢企除了加大投资“非钢”产业赚取外快补贴家用外,对主业的危机规避显得有点力有不逮。
 
    钢厂能否下定决心趁着目前的亏损大胆对自身上的“毒瘤”?过剩产能、低价值高能耗的产能进行淘汰升级,在不增加额外产能的情况下加快产业化技术升级,努力提升吨钢产品的质量以及增强其附加值,以适应下游行业对高端钢材的需求;这一切的重点还是在于钢企内部的“内功”的修炼,诚然,这种内功的修炼提升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和金钱,在当前行业盈利低迷的情况下,钢企经营者和决策者能否有这个魄力去“釜底抽薪”;关系全局。
 
    钢企同时应该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引进国外钢企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全力开发钢铁产业链延伸服务,在钢铁物流、配送加工、剪切服务等延伸至钢材使用终端方面,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科学化、市场化的服务水平。
 
    同时,在成本控制上进一步加大力度,除了尽可能的参与海外自主矿山的投资,增加我国铁矿石的进口渠道、尽力摆脱三大矿山的垄断以外,国内铁矿石的开采,废钢利用技术的提升等也是必须决绝的,然而这一系列的提升,必须又是以巨额的投资为基础,如何协调,才是重点。【文/孟城祥 中国钢铁现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