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大师对话大宗商品市场:“中国因素”影响力上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时间:2012-09-25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次数: 3132

    本报记者 张 颖

    在过去的十年中,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急剧上升。国际上大多数分析师认为,这一上涨的关键因素在于中国的强劲需求,其未来的走势也依赖于中国经济的前景。一个新的经济名词??“中国因素”应运而生。

    2012年9月23日,经济危机中不稳定的大宗商品世界高峰论坛暨《锡瑞镨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年鉴2011》中文版首发仪式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法国锡瑞镨大宗商品研究所(CyclOpe)与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威立雅环境服务协办。来自法国的国际知名大宗商品问题专家-菲利普?查尔曼教授与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的常清教授在此展开中欧大师对话,解惑动荡世界下的大宗商品市场迷局。

    菲利普?查尔曼教授表示,中国在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占有核心地位,从铜到大豆,从煤炭至艺术品,中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另一方面,常清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世界大宗商品市场的长期繁荣,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不适应,无法驾驭市场行情,造成了无效益增长的局面和财富流失。这里面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大宗商品的研究不足,对世界市场认识不够。”

    一年一度的《锡瑞镨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年鉴》发布,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经济复苏阶段和经济衰退阶段,工业增加值与大宗商品价格同向变化,而在经济过热阶段和滞涨阶段,物价通胀会影响到企业生产进而影响经济增速,另外,还有资源诅咒、大宗商品本位等理论。

    同时,常清教授也提到,中国经济要由大变强,国家必须重视大宗商品领域的研究,应由有关部门设立大宗商品的综合性、整体性、战略性研究机构,并且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大宗商品市场并积极进入世界大宗商品市场。